新闻中心

news report

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进入2024阳历新年,怀化虽受强冷空气影响,气温持续低迷,以阴、雨天气为主,但怀化各县(市、区)的临港产业开足马力,加班加点,抢占新一年的发展先机,紧张有序地赶制生产订单,奋力夺取新年“开门红”。

1月11日,记者来到会同县产业开发区。与园区里静谧的氛围不同,湖南享同实业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,生产设备高速运转,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组装配件,缝纫缝制、包装生产成品井然有序,各种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,一个个精美的箱包按照生产流程被制作出来。

“今年一开年,企业便接到了大量海内外订单,迎来了开门红。目前,平均每天都要生产8000到1万个箱包产品。”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盛介绍,元旦刚过,公司就接到总计5000万的订单,其中包括了亚马逊2000万的海外订单,公司开年即冲刺,开启了全速生产模式。现在有了怀化国际陆港新通道,箱包产品出口成本降低,出口效率大幅提高,这给公司拓展海外市场,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优势。

目前,湖南享同实业有限公司二期建设已经完成,设备即将进场安装调试,预计2月初将开足马力赶订单、忙生产,将为返乡务工人员10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,年生产量将突破1200万只箱包。而且借助怀化国际陆港的运输效率及运输成本优势,迅速拓宽了国际市场,产品销往欧盟北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国家。

新的一年,怀化文创企业抢抓陆港机遇,深挖本土资源,讲好非遗故事,推动非遗出海。在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东盟产业园湖南筑水雕塑艺术有限公司,技术人员正对一批即将出口的文创产品精心打磨,加工制作。公司研发设计的本土非遗产品辰州“绞胎瓷”在东南亚深受当地华人喜爱。春节将迎来销售旺季,公司研发团队正着手优化方案,改进工艺,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。

“绞胎瓷”又称君子瓷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图案自然、清晰、生动,有着瓷界真君子的美称。去年以来,湖南筑水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将传统工艺与国外旅游市场相结合,先后开发了艺术瓷、日用瓷等30多种“绞胎瓷”产品,出口东南亚国家,实现非遗出口零的突破。

在公司的推动下,2023年怀化开行首趟“非遗出海”专列,实现销售额580多万元。怀化国际陆港为非遗出海带来了机遇,搭建了平台。2024年,公司将积极融入陆港发展,加大创新研发投入,提升品牌竞争力,扩大海外市场,让怀化非遗走向世界。

在辰溪产业园区里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包装厂房,到处都能感受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,临港产业生产企业开足马力、赶制订单。

湖南旭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繁忙而有序,400多名工人正在16条生产线上生产5G投屏器,这批价值5千万的产品将在2月初销往欧美等国。

“我们1月份的订单是1个月要出货24万台,一天要生产1万余台,工期排得满满当当。”湖南旭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云告诉记者。

湖南旭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辰溪7大临港产业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,自2022年落户辰溪后,正值辰溪抢抓怀化国际陆港联动拓展区历史机遇,企业享受到厂房租赁、装修、设备、物流等补贴,企业2023年产值达2.4亿元,占辰溪外贸出口总额的80%。

“我们2024年在原有基础上产值增加30%,新增大功率电源、便捷式储能(设备),像小米、华为等一些大品牌客户陆续进入订单生产。”刘云信心满满。

开年第一周,湖南贝尔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就接到澳大利亚和怀化国际陆港国外、国内两笔动漫玩具订单。目前,企业正组织安排180多名员工加紧生产。

“这笔订单的数量是3万个,预计本月底全部完成,预计1月份销售收入高达300万元。”湖南贝尔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陈干向记者介绍。

湖南贝尔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漫玩具及衍生产品的设计、生产与销售,2023年产值3200万元,预计2024年达5000万元,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,怀化国际陆港和辰溪联动拓展区及临港产业的发展,也为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、出口优惠政策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。

“在未来几年,公司通过科技创新,大力拓展自主品牌全力打造地方IP、文化IP,让我们自主品牌产品和地方文化衍生品通过国际陆港优势走出国门。”陈干认为,借助怀化国际陆港进出口“双通道”,公司将发挥自身优势,抢抓机遇乘势而为,为怀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勇挑重担。

(全媒体记者 张卓 通讯员 付俊华 袁丽蓉 向辉)